当前位置:首页 > 院务公开 > 医护管理 > 特色技术

一步到“胃”,胃造瘘术让患者不再“饭”难——我院普外二科完成2例永久性胃造瘘术

发布时间:2023-11-07人气:356
近日,我院普外二科在神经阻滞麻醉下完成2例永久性胃造瘘术,轻松解决消化功能正常但无法经口进食的病人“营养大事”。

两位80多岁的患者食管肿瘤位于食管上端,完全堵塞食管,吞咽困难,饮食呛咳,无法行食管支架植入术、DSACT以及内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经过普外二科、肿瘤内科、消化内科、影像医学科及手麻科专家团队会诊后,一致认为2位病人年龄较大,心肺功能较差,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多,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与患者家属商议后,认为神经阻滞麻醉下永久性胃造瘘术是这2位病人的最佳的治疗方案。微创、精准是当前外科手术治疗的大趋势,采用微创化手术,以减少患者痛苦、促进病人快速康复,提高整体疗效。

image.png


一、什么是胃造瘘
医生通过开放手术,DSACT以及内镜引导下,经皮穿刺到胃腔,为患者留置一根与胃连通的营养导管。
二、什么样的病人需要做胃造瘘?
1.上消化道疾病所致吞咽障碍不能进食者:口腔肿瘤,咽部肿瘤,头颈部肿瘤,食管肿瘤,食管穿孔,食管支气管瘘,良性食管狭窄。
2.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如卒中),运动神经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脑瘫,痴呆症(早中期),脑肿瘤或转移瘤,精神运动性抑制,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脑损伤,(外伤、手术、持续性植物人状态),缺氧性脑病。
3.意识水平降低:重症监护患者,长期昏迷者。
4.其他系统疾病所致营养不良风险增加或不能进食者。
5.胃造瘘置管后,经造瘘管置入空肠营养管,可用来预防严重胃食管反流所致的吸入性肺炎。
三、胃造瘘术有何优势?
胃造瘘术是一种微创小手术,操作简便、安全,造瘘管留置时间长,价格低廉并发症少。导管更换清洗方便,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比鼻胃管更舒适和美观。
四、胃造瘘护理注意事项(重点)
1.喂食的注意事项
1)进食方式:连续进食、间断进食、推注式进食等多种方法。
2)喂食:术后喂食遵“循序渐进”增量的原则,详见下表

image.png

3)管饲量:推注式进食是在基于患者营养需求及耐受的情况下,每日进食4-6次,每次在15-60min使用注射器推注200-400ml营养液,这种方法更适合生理学。对于间断进食的病人,每次进食前应回抽胃残余量,如残留量>50mL,表明胃排空时间延迟,管饲时间推后;如残留量>100mL,考虑患者对营养物不耐受,应暂停进食并在约6h后再次评估,及时联系医生。连续进食通常通过液体泵实现,高热量营养应当使用连续泵入的方法。在推注式进食前后或每4h连续进食后应当给予冲管。
4)温度:38~40℃为宜。
5)体位:喂食过程及30~60min内宜取坐卧位、减少反流。
2.导管的护理
1)固定:
①保持造瘘管固定松紧适宜,造瘘术后2天内要求固定较紧,以压迫胃壁防止出血及渗透引起炎症。后期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感觉。
②如何判断松紧度:胃造瘘管蘑菇头与胃壁及造瘘管固定盘片与腹壁接触的松紧度保持轻度紧张(见下图),以免腹部皮肤及胃黏膜坏死同时也避免胃镜与腹腔壁有空隙而发生腹腔感染。
③妥善固定造瘘管,严防打折、或牵拉脱管。

image.png


2)造瘘口皮肤的护理:①术后前3天,碘伏消毒伤口1次/天,无异常可换药2/周,如有渗血、受潮、污渍及时消毒,并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3)如有不适,及时就诊。造瘘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或胃内容物渗液、导管异位、脱落,及时去医院找医生帮忙处理。

image.png


乐陵市人民医院普外二科不断总结经验,深入挖掘潜力,目前科室已成功常规开展了开放胃造瘘术、食管支架植入术、DSA或CT以及内镜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经鼻营养管植入术、输液港植入术,通过多种微创手术方法轻松解决病人“营养大事”。让枣乡人民切实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的便民利民福利,大大提高群众就诊满意度,提高群众幸福感。